基层焕新 + 援疆助力 和田破解 “看病难” 筑牢全民健康防线

21次阅读
没有评论

“以前村民做血常规检查都得往县里跑,来回要大半天。现在村卫生室就能做,半小时出结果,很方便!”11 月 9 日,在和田县百和镇稻香村中心卫生室,村医娅尔罕古丽·买买提阿布拉一边熟练操作血常规分析仪,一边向记者介绍医疗的变化。

“十四五”期间,和田地区聚焦群众“看病远、看病难”的急难愁盼问题,以基层提质、资源扩容、设备升级、援疆助力为抓手,织密医疗保障网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,交出了一份厚重的“健康答卷”。

村卫生室焕新:15 分钟健康圈打通便民“最后一公里”

走进和田县百和镇稻香村中心卫生室,诊断室、治疗室、药房分区明确,远程会诊设备整齐摆放,墙上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示栏清晰列出团队成员与服务内容。

“现在我们不仅能看常见病、多发病,还能通过远程会诊让县医院医生‘隔空问诊’。”娅尔罕古丽说。

作为和田地区改扩建的 71 所中心卫生室之一,这里的变化是全地区基层医疗升级的缩影。

基层焕新 + 援疆助力 和田破解“看病难”筑牢全民健康防线

和田县百和镇稻香村中心卫生室。阿的拉 摄

如今,和田地区村级“15 分钟健康服务圈”已基本形成。230 个村卫生室和 13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标准化全覆盖,针对距乡镇较远、人员密集的区域,还专门建设了 5 个中心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延伸服务点。从“看病跑远路”到“小病不出村”,基层医疗服务的完善让群众就医不再奔波,健康保障的“网底”越织越牢。

县级医院提质:医共体建设破解“看病难、用药贵”

“以前在社区看病,遇到药房没有的药得去县医院跑一趟,现在有了‘共享药房’,社区医生开处方,县医院药房审核调配,我在社区就能取药,还能享受一级医院报销比例,太省心了!”洛浦县居民吐尼沙汗·买买提拿着刚取到的慢性病药品,连连称赞。

借助北京市医疗援疆力量,洛浦县人民医院不仅重点发展心血管、骨科等专科,还建成县域中心云药房信息平台,与和田市、策勒县共建区域集中审方中心,覆盖 3 家民营医院、31 家乡镇卫生院及 425 家村卫生室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审核处方 123.19 万张,节约药品费用 42 万元,让规范用药惠及更多群众。

基层焕新 + 援疆助力 和田破解“看病难”筑牢全民健康防线

北京援疆医生为本地医护人员传授经验。(资料图)

在和田,这样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已全面推进。全地区县市人民医院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达标率 100%,3 家县医院纳入“千县工程”项目单位,乡镇卫生院推荐标准达标率达 43.88%。地县两级还成立 9 个双向转诊服务中心,开通双向转诊、不重复收取住院起付线等服务,年初至今累计下转康复患者 1.2 万人次,有效降低了群众就医成本,真正实现分级诊疗,惠及基层群众。

援疆专家助力:跨省协作让“远方专家”变“家门口医生”

“原以为找北京专家看病得排队挂号、远赴疆外,没想到手机点几下就约上了!”和田市居民虞琳因心脏不适,通过“北京援疆”微信小程序,1 分钟就成功预约到北京援疆心内科专家的问诊号。

基层焕新 + 援疆助力 和田破解“看病难”筑牢全民健康防线

北京援疆医生为和田患者把脉问诊。(资料图)

自 2024 年 7 月该小程序上线以来,和田群众无需奔波,就能远程享受北京优质医疗资源,让“跨省看病”变成“家门口问诊”。在策勒县,天津医疗援疆团队带来的“大组团 + 小组团”模式,让医疗服务实现跨越式提升。15 家天津三甲医院组成“大组团”,与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结成 21 个“院包科”对子,从科室建设到技术指导全面帮扶。“小组团”则深入县域,聚焦眼科、心脑血管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救治。

“以前做白内障手术得去地区人民医院,现在天津专家到县里来免费做手术,我很快就恢复了!”策勒县居民艾麦尔·塞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基层焕新 + 援疆助力 和田破解“看病难”筑牢全民健康防线

天津援疆医生指导策勒县人民医院医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技术。(资料图)

借助这一模式,天津援疆团队还在和田开展腹腔热灌注治疗等 40 项新技术,助力地区人民医院卒中中心、胸痛中心拿下国家级认证。

皮山县人民医院的提质升级离不开安徽医疗援疆团队的助力。为实现医疗水平的可持续发展,安徽援疆团队组建“安徽援疆专家工作室”,以“师带徒”方式手把手培养 100 余名本地业务骨干。

“以前复杂外科手术得请外地专家,现在我们自己的医生就能做,2024 年医院手术量首次突破 7000 人次。”皮山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李明礼说。

基层焕新 + 援疆助力 和田破解“看病难”筑牢全民健康防线

安徽援疆医生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给本地医生现场教学。(资料图)

在人才引进方面,安徽创新柔性引才模式,通过短期坐诊、技术培训等方式,2024 年引进的 24 名急需专家有效破解了当地诊疗难题,使得 90% 以上的本地常见病、多发病能在县域内得到有效治疗。宋兆普名医工作室等省级平台也充分发挥优势,为常见病诊治和疑难病例会诊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。

优质资源扩容:全民共享健康红利

“以前得了疑难病症,得往乌鲁木齐甚至疆外跑,现在地区人民医院有了重点专科和名医工作室,我去年查出肺癌,在这里接受治疗,不用长途奔波,费用也省了不少。”患者张建军说。

“十四五”期间,和田地区围绕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”的核心理念,出台多项医改文件,争取各类资金 7.62 亿元,完善地、县、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、医疗设备和信息化平台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借助援疆省市力量,支持地区人民医院打造肿瘤、心血管等八大区域诊疗中心,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 3 个、自治区级 13 个。同时推进 2 个医联体、8 个县域医共体建设,带动 90 家乡镇卫生院达标,各县市建成统一的医学检验、心电诊断等共享中心,村级远程会诊实现全覆盖,2025 年累计邀请名医会诊 900 余人次,手术示教 1000 余台次。

此外,和田地区持续改善就医体验,32 家医疗机构落实“一号管三天”政策,惠及群众 46 万人次,减免诊查费超 100 万元。22 家二级及以上医院接入自治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,节约费用 445 万元。基层中医馆实现乡镇全覆盖,村卫生室能开展四类 6 项中医药适宜技术,打造“旗舰中医馆”54 家、“中医阁”666 家。

从村卫生室的便民升级到县医院的能力提质,从援疆专家的下沉服务到全域医疗资源的整合,和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每一步发展,都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。“设备好、医生诊疗水平高,我们的健康有保障,日子也越过越舒心。”和田市民麦麦提敏·吾布力的话,道出了无数群众的心声。(阿的拉)

正文完
 0
评论(没有评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