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慢性病管理领域,有一款“老药”正悄然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重新认识。它不是新药,却被誉为“抗衰神药”;它最初用于降糖,却可能带来多方面健康收益——它就是 二甲双胍。
这款诞生于上世纪 50 年代的经典药物,如今依然是全球糖尿病治疗的 一线用药 。而近年来,一些重磅研究不断揭示: 长期、规律服用二甲双胍,不仅能控糖稳得住,还可能带来身体 6 个方面的深刻改变。
那么,二甲双胍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?它的好处是不是人人都能享受?今天,我们就从科学角度来一探究竟。
一、血糖更稳定,胰岛更轻松
二甲双胍的“本职工作”就是调控血糖。
它通过 抑制肝脏糖原分解、提高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 ,帮助二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。相比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,二甲双胍 不会引起低血糖,也不容易导致体重增加。
在《中华糖尿病杂志》2023 年发布的《二型糖尿病治疗指南》中,二甲双胍依然被列为首选口服药物,适用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。
规律服用二甲双胍,不仅能让血糖长期保持在安全范围,还能延缓胰岛功能衰退,减少胰岛素依赖。
二、肝脏更轻松,脂肪肝改善
你知道吗?很多血糖异常的人,同时也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(NAFLD)问题。
二甲双胍在肝脏内发挥的作用,不仅限于降糖。研究发现,它还能 调节脂质代谢、减轻肝脏脂肪堆积,对早期脂肪肝人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。
2024 年发表于《中国肝脏病杂志》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,经过 6 个月二甲双胍治疗的脂肪肝合并糖尿病患者,肝脏脂肪含量明显减少,肝酶水平也显著下降。
虽然它不是治疗脂肪肝的“特效药”,但对很多 合并糖耐量异常 的人来说,一药双效,无疑提升了治疗效率。
三、体重更可控,减脂有意外收获
减肥难,控制体重更难,尤其是中年以后。
而二甲双胍正好在这方面给人“意外之喜”。它可以 延缓胃排空,降低食欲,同时减少体内脂肪合成,有助于控制体重甚至轻微减重。
一项发表于《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》的研究指出,服用二甲双胍超过 12 个月的超重糖尿病患者,平均体重下降达 2.3 公斤,且体脂比例下降更明显。
这对于那些血糖不高但有肥胖倾向、代谢异常的人群,尤其有参考价值。不过需要提醒的是:二甲双胍不是减肥药,更不建议滥用。
四、血管更年轻,心脑更安心
很多人不知道,二甲双胍其实是有“护心”功效的。
它能 降低血脂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、减少自由基形成 ,间接起到降低动脉硬化风险的作用。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,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明显降低。
2022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发布的专家共识中提到,二甲双胍在 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方面具有明确证据基础 ,尤其适用于 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或已出现早期血管损伤的人群。
五、抗炎抗氧化,延缓衰老不是梦
近年关于“二甲双胍延缓衰老”的研究,引发了全球关注。
这不是“民间传说”,而是有科学支撑的前沿发现。《自然·通讯》(Nature Communications)刊发的一项研究指出,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激活 AMPK 通路、抑制 mTOR 信号、降低慢性炎症水平,从而延缓细胞老化进程。
而在国内,2024 年《复旦医药》杂志也发表研究称,长期规范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老人群体,在认知功能、身体机能和寿命指标上表现更佳。
当然,它不是“长生不老药”。但作为一种有潜力的 延缓代谢衰老干预工具,值得科学关注。
六、癌症风险降低?研究正在持续揭示
最令人意外的一点是:二甲双胍或许具有一定的抗癌潜力。
多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,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,其结直肠癌、乳腺癌、肝癌等风险明显低于未服药或服用其他降糖药的人群。
2023 年,国家癌症中心联合解放军总医院发布的数据指出,二甲双胍对肿瘤细胞的代谢调控作用,可能是其降低癌症风险的关键机制。
但需要明确的是: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支持将二甲双胍用于癌症预防或治疗,它的抗癌作用仍处于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观察阶段,不能作为临床依据推广。
二甲双胍虽好,这 4 类人要慎用
二甲双胍并非适合所有人,以下几类人要特别注意:
1.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(eGFR<30ml/min):有诱发乳酸中毒风险;
2. 严重肝病患者:代谢负担加重;
3. 孕妇或哺乳期女性:慎用或避免使用;
4. 长期大量饮酒者:加重肝肾负担,风险大增。
在使用前,必须由医生评估是否适合,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。
写在最后:老药新用,科学为先
二甲双胍不是“万能药”,但它的确是“被低估的药”。
它的每一个“额外好处”,都建立在 长期、规律、规范使用 的基础之上;也只有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,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健康价值。
所以,如果你正处于 糖尿病前期、代谢综合征、脂肪肝或肥胖相关风险 状态,不妨了解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使用这款“老药新方”。
健康的改变,从科学开始。
参考资料:
1.《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3 年版)》.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.
2.《二甲双胍的抗衰老潜力:多中心大型流行病学研究解读》. 复旦医药.2024 年.
3.《二甲双胍对肿瘤风险的影响:来自国家癌症中心的分析》. 中华肿瘤杂志.2023 年第 12 期.
4.《中国 2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管理共识》.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.2022 年.
5.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干预研究进展》. 中国肝脏病杂志.2024 年第 3 期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