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保结算大变革,2025年底全国覆盖,看病报销不再等

6次阅读
没有评论

医保基金结算即将告别“漫漫等待”,医疗机构资金垫付压力有望得到根本缓解。

2025 年 10 月,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《关于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扩面提质的通知》,要求 2025 年底前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均需开展即时结算,2026 年底前实现即时结算资金占本地医保基金月结算资金的 80% 以上。这项改革标志着医保基金结算方式迎来重大变革,将从“被动支付”转向“主动赋能”,大幅提升医保基金周转效率。


01 改革进度超预期,扩面提质正当时

国家医保局早在 2025 年 1 月 9 日就印发了《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》,拉开了即时结算改革的序幕。经过短短四个月的努力,这项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。截至 2025 年 5 月 6 日,全国启动即时结算的统筹地区已达到 300 个,占全国统筹地区的 77%,覆盖定点医药机构 36.18 万家。这一进度远超预期,为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。基于这一良好势头,国家医保局在 10 月发布新通知,要求今年底前将所有统筹地区纳入即时结算范围,标志着改革进入全面扩面提质新阶段。

医保结算大变革,2025 年底全国覆盖,看病报销不再等

02 即时结算机制明确,三大路径因地制宜

即时结算改革旨在通过压缩结算时间、推进逐笔申报拨付、按月预拨等创新路径,向定点医药机构拨付医保资金。各统筹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,选择一种或多种方式推进改革。在结算时限上,通知要求将拨付时间从原来的不超过 30 个工作日减少至 20 个工作日,并力争在次月底前拨付到位。据统计,全国有 180 个统筹地区选择增加拨付频次的方式,结算时限缩短至医疗费用发生后 1 - 7 个工作日;223 个统筹地区选择压缩月结算周期的方式;19 个统筹地区选择按月预拨的方式。

医保结算大变革,2025 年底全国覆盖,看病报销不再等

03 覆盖范围全面拓展,资金流速显著提升

本次即时结算改革覆盖范围广泛,包括职工医保基金(含生育保险)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。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将大病保险资金、医疗救助基金等纳入即时结算范围。结算内容涵盖普通门诊、门诊慢特病、住院、生育和药店购药等医药费用,并逐步探索将异地就医费用纳入即时结算范围。改革还设定了具体目标:2026 年底前开通即时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占比达到 80% 以上。推进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应纳尽纳,鼓励一级及未定级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即时结算范围。

医保结算大变革,2025 年底全国覆盖,看病报销不再等

04 赋能医疗机构发展,促进三医协同治理

长期以来,医保欠款周期长达半年以上,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的设备更新、人才引进和日常运营。即时结算政策相当于为医疗机构注入了一场“及时雨”,让医院的资金链更加健康、可持续,有助于医疗机构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内涵提升”转型。这项政策不仅仅关乎资金流转速度,更是医疗、医保、医药“三医联动”,构建“医有所需、药有所供、费有所保”的关键一环。


预计到 2026 年底,医保基金结算效率有望从“以月计”迈向“以周计”甚至“以日计”。这场医保支付革命,正在重塑医疗服务生态。当患者不再为报销奔波,当医院摆脱资金周转压力,当每一分医保基金都精准高效使用——这场改革带来的,不仅是流程优化,更是医疗保障制度的现代化跃迁。正如国家医保局局长在解读文件时强调:” 让群众看病更省心,让基金运行更安心,这就是改革的终极目标。”

正文完
 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