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国家发文利好基层器械市场
近日,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发布《关于加强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加强基层慢性病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,包括优化紧密型医联体用药目录内慢性病用药种类,支持基层配备高血压等慢性病药品,保障患者获得长期处方等服务;加强医保政策协同,探索按人头付费和慢性病管理相结合;加强村卫生室等自助设备配备,引导居民健康自检,对高风险人群开展健康指导,指导有需求患者配备智能设备,探索上传监测数据至相关平台;到 2027 年,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县(市、区)基本实现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全流程服务,2030 年慢性病系统连续服务模式在基层广泛应用。(健识局)
2、200 亿国产一哥杀入手术机器人
近日,国内工业机器人“一哥”埃斯顿透露,其骨科手术机器人,目前在临床入组中。今年 8 月,北京积水潭医院蒋协远院长携埃斯顿医疗“肩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”在北京卫视节目亮相,节目中透露该产品临床使用周期仅 18 天,成功完成 7 例手术,标志着国内 AI 智能辅助医疗设备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跨越式提速。今年一季度,埃斯顿以近 20% 的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增速,登顶中国机器人整体市场;上半年,其市场份额超过 10%,继续维持中国市场第一。此前,埃斯顿已布局康复机器人,在中国数百家医疗机构推广和使用。其最新市值达 211.57 亿。(器械之家)
3、九州通又成立了一家医械公司
近日,九州通,又成立了一家医械公司。企查查显示,河南九州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成立,注册资本 1000 万,法定代表人李娲,经营范围包括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,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,第一类医疗设备租赁,第二类医疗设备租赁等。九州通医疗器械集团为其大股东,持股比例 51%。仅九月期间,就有两家九州通旗下医疗器械公司成立,分别为九州通医疗器械(衡水)有限公司和湖北九州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。今年以来九州通已接连成立至少 18 家医疗器械业务相关公司,覆盖上海、重庆、云南、北京、河北、山东、湖北、广西、广东、河南等多个省市。(医疗器械创新网)
4、四类神介耗材启动集采
近日,深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了《关于开展神经介入微导丝等四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维护的通知》。据《通知》了解,本次产品信息维护的品种为神经介入微导丝、神经介入普通通路导引导管、神经介入远端通路导引导管和神经介入支撑辅助导管等四个品种。本次产品信息维护时间为 2025 年 10 月 31 日至 2025 年 11 月 13 日 17:00。企业须填报维护产品的价格信息(带量最低价、全国省级最低挂网价、医疗机构最低实际采购价)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(合同、发票、挂网截图等),须含价格、价格来源等主要信息并做明显标注。(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)
5、厦大附属中山医院新动作
近日,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新升级的呼吸内镜中心正式启用,实现空间扩容、设备更新,诊疗能力与服务品质全面提升,标志其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迈入新阶段。该院院长尹震宇表示,新中心将推进技术创新与服务优化,与钟南山名医工作室合作,建成厦门市首屈一指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。作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,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呼吸介入技术为核心优势,由资深专家领衔,在硬质胸腔镜肺减容术等领域达国内领先水平。新呼吸内镜中心空间焕新,打造有温度的诊疗环境,严格遵循院感标准;设备升级,配备顶尖硬件,为复杂诊疗提供坚实保障,还预留了开展新手术的专属操作间。(新浪网)
6、礼来携手英伟达剑指 AI
近日,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公司与芯片霸主英伟达携手打造医药行业 AI“超级计算机”,该系统基于英伟达 DGX SuperPOD 架构,整合超 1000 块 B300 图形处理器,采用可再生能源驱动。礼来将其作为“AI 工厂”核心基础设施,用于处理数据、训练模型、生成结果,在分子发现等环节实现突破,大幅缩短药物开发周期,还将 AI 从辅助工具提升为“科学合作者”,融入关键流程,构建开放协作研发生态。AI 技术发展历经“三波浪潮”,当前处于以“语境一体化”为特征的第三波浪潮,能分析海量非结构化数据、生成全新假设,显著加快药物发现流程、降低研发成本与风险。(新康界)
7、医疗器械公共服务平台是什么?
医疗器械公共服务平台是奥咨达集团联合各地政府、园区、医疗机构、科研院校重点打造,旨在专注于全球医疗器械前沿与创新技术项目的孵化、转化和投资,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研与转移转化机制,实施开放共享的运行模式,吸引汇聚全球高水平科研专家、医生及创新创业者入驻,提供集研发转化、孵化、投资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技术服务,培育重大创新和应用价值的医疗器械创新成果,为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。(奥咨达整理)
8、迈瑞发布第三季度财报
近日,迈瑞医疗公布其第三季度业绩。报告显示,公司在当季实现营业收入约 90.91 亿元,同比增长约 1.53%;实现净利润约 25.01 亿元,同比下降约 18.69%。截至前三季度,累计收入约 258.34 亿元,同比下降约 12.38%;净利润约 75.70 亿元,同比下降约 28.83%。这些数据传递了两个信号:一是营收在持续调整后出现止跌回升,二是盈利端仍然面临压力。对于一家以医疗器械制造与国际化为战略核心的企业而言,这样的表现意味着产品与市场正在经历转型期的关键节点。(思宇 MedTech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