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6年1月1日起推行!新规剑指过度医疗,乱开药多检查要重罚!

7次阅读
没有评论

感冒发烧就开一堆药,换家医院就得重做 CT,检查费比药费还高,不少人看病时都遇到过这类糟心事。好消息是,国家医保局、卫健委联合推出的诊疗规范监管新规,明确 2026 年 1 月 1 日起全面实施,专门盯着过度医疗问题,以后看病不用再为冤枉钱买单了。

很多人担心新规会“一刀切”,该开的药不给开、该做的检查不让做,其实这是误解。新规的核心是“精准诊疗”,去冗余、保必需,让诊疗回归医疗本质。简单说,合理的用药和必要的检查完全不受影响,但重复开药、超剂量用药、没理由的检查,都会被严格监管,从源头避免医疗资源浪费。

这次监管有套“三维体系”,事前预警、事中拦截、事后追溯,全靠大数据技术盯着。依据的是《处方管理办法》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》这些明确规定,不管是医生开处方还是开检查单,每一步都有记录可查,违规行为根本藏不住,这对规范诊疗行为是实实在在的约束。

智能审核系统是第一个“把关人”,2026 年起所有医疗机构都得上线,实现每方必审、违规预警。医生开处方时,系统会自动比对患者病历、用药史,要是剂量超标、药物有相互作用,马上弹出预警,严重的直接拦截,得审方药师确认才行,想乱开药都没机会。

江苏盐城早就试点了这套系统,全市 15 家基层医院、32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接入了,每天审五千多张处方。有次基层医生给高血压患者开硝苯地平缓释片,误把每日剂量写成 60 毫克,远超 30 毫克的最大量,系统立刻拦截,药师及时调整,避免了用药风险。试点到现在,当地处方合格率从 92.3% 升到了 99.92%。

检查项目也被智能系统盯上了。重庆的“医疗服务行为在线监测系统”能关联患者既往检查记录,只要是在有效期内、符合标准的结果,医生再开重复检查就会预警。截至 2025 年 10 月,重庆已经实现 232 项常用检查互认,累计省了 3.12 亿元,140 多万人次不用遭重复检查的罪。

跨院看病重复检查的问题也能解决了。新规要求 2026 年底前,全国二级以上医院 200 多项常用检查结果实现全国互认,像 CT、血常规、彩超这些高频项目都包含在内。除非病情有变化或结果过期,否则拿着正规报告换医院,不用再从头查一遍,省了钱也省了时间。

2026 年 1 月 1 日起推行!新规剑指过度医疗,乱开药多检查要重罚!

南京的王阿姨最近就享受到了便利,她胸闷先在社区做了胸部 CT,转诊到省人民医院时,医生直接从互认平台调了报告,只加做了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测。以前换医院光检查费就得花几百,还得排队等半天,现在不用遭罪还省钱,这种便利以后大家都能体验到。

从国家医保局的数据看,目前 18 个省份已经实现省级检查结果互认,平均每个患者跨院就诊能少做 1 到 2 项检查,人均省 200 到 300 元,就医时间还能缩短 30% 以上。等全国互认落地,节省的成本和时间会更多,这对经常跨院就诊的患者来说太实用了。

付费方式改革是关键一招,能从根本上杜绝过度诊疗。2026 年起,DRG/DIP 付费模式要在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行,核心是“一种病打包算一笔钱”,治疗相关的所有费用都在固定额度里,超支医院承担,结余归医院,医院自然会主动控制成本。

河南安阳是 DRG 改革试点,五年间参保患者人均住院费年增长率只有 3.8%,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当地医院取消了检查、药品的开单提成,优化了诊疗流程,2024 年住院患者人均检查费降了 15.2%,而体现医生技术的收入占比从 42% 升到了 59%,医院和患者都受益。

福建三明的模式更有代表性,每种病的治疗费用提前打包定价,患者看病前就知道要花多少钱,报销比例也透明。2024 年三明按 C -DRG 结算率达 85.7%,省了 1.86 亿元,公立医院医生平均年薪 21.3 万元,比改革前涨了 278%,医生不用靠开单创收,自然更专心治病。

广东还有个特色改革,2026 年 1 月 1 日起全面实施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。医保按参保人数给医院打包付年费,比如 1 万人参保,每人每年 200 块,医院全年拿 200 万,涵盖检查、用药等所有门诊服务,超支不补、结余自留,医院会主动避免过度医疗。

这种按人头付费还挺灵活,对老年、儿童患者多的医院会倾斜,有的地区还按年龄分组定标准,保证了公平性。本质是通过预付制激励医院控制费用、优化服务,长期来看能实现医保、医院、患者三方共赢,这也是门诊诊疗规范的重要突破。

新规对患者和医生是双向利好。患者最直接的好处是少花冤枉钱,重庆的张先生最近感冒就诊,医生只开了两种对症药,花了 46 块,以前至少开三种,还加一堆中成药,得花一百多。而且医生会说明用药和检查的必要性,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。

北京的李大爷因关节炎就诊,医生原本建议做核磁共振,调取病历发现他 3 个月前刚做过,病情也没变化,就改成常规检查和药物治疗,当场省了 800 多。医生还详细解释了原因,说结果在有效期内,这种透明沟通让患者心里特别踏实,就医体验明显升级了。

对医生来说,终于能摆脱“开单压力”了。以前不少医院把处方量、检查量和绩效挂钩,医生不得不考虑开单数量。现在考核标准变了,看的是诊疗合理性、患者满意度、治愈率,北京一位三甲医院医生说,现在开单只看病情需要,不用想绩效,反而更安心。

盐城一位基层医生也有同感,新规实施后,他能静下心来和患者沟通,按病情制定方案,得到的认可反而更多,工作成就感更强。这才是医生该有的状态,靠技术和治疗效果获得认可,而不是靠开单数量,这种转变对医疗行业发展很重要。

有位高血压患者已经感受到了实惠,以前每月拿药都带几种中成药,一年药费得 3000 多。新规实施后,医生只开对症的降压药,还调整了用药方案,一年药费降到 800 多,算下来全年省了 2200 块,对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来说,这可是笔不小的节省。

国家医保局还在开展专项整治,从 2025 年 9 月到 12 月有个“百日行动”,严查倒卖医保回流药、违规超量开药这些问题。盯着药品追溯码找异常,不管是伪造处方还是跨机构超量买药,都在核查范围内,这也是在配合新规,全方位堵住过度医疗的漏洞。

现在距离新规实施还有两个月,大家看病时可以多留意。拿到处方或检查单,不妨问问医生必要性,要是对检查有疑问,也可以提醒医生看看自己之前的检查报告。这些举动不仅能帮自己避免花冤枉钱,也是在配合新规落地,让诊疗更规范。

这次新规不是要限制医疗行为,而是要让每一分医疗费都花在刀刃上,既保障患者权益,也让医生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职,还能节约医保基金,是件多方共赢的好事。你看病时遇到过重复检查或过度开药的情况吗?对新规里的智能审核、结果互认这些措施,你有什么期待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。

正文完
 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