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普医疗双线攻坚神经调控:DBS 近期待批、CCM 明年申报,高壁垒创新对冲集采

18次阅读
没有评论
10 月 27 日,乐普医疗在业绩说明会上披露重大产品进展: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器(DBS)预计近期正式获批上市,2026 年有望形成规模化收入 ;另一款重磅产品 植入式心脏收缩力调节器(CCM)已完成临床积累,计划 2026 年一、二季度提交注册申报。这标志着公司神经调控业务板块从研发阶段迈入商业化落地关键期,将为业绩增长注入全新动能。
作为侵入式神经调控的核心设备,DBS 被业内称为“大脑起搏器”,主要用于帕金森病、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。乐普医疗通过控股子公司睿瀚医疗构建技术壁垒,其研发的闭环神经刺激系统已在临床试验中实现“异常放电监测 – 自动刺激干预”的全链条调控,可将癫痫发作频率降低 70% 以上。而 CCM 设备则瞄准庞大的心衰患者群体 —— 我国心衰患者超千万,该设备通过微创植入电极发送电脉冲改善心肌收缩力,乐普此前完成的首例临床入组显示,患者术后左心射血分数(LVEF)显著提升,心功能持续改善。
乐普医疗双线攻坚神经调控:DBS 近期待批、CCM 明年申报,高壁垒创新对冲集采

市场机遇:千亿赛道的国产替代窗口

两大产品的商业化前景与行业爆发趋势高度契合。神经介入领域正迎来加速增长,数据显示我国神经介入耗材市场规模预计 2028 年将达 432 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 36.5%,但目前外资品牌仍占据近 80% 市场份额,国产替代空间巨大。DBS 作为神经调控的高端代表,此前主要由美敦力、波士顿科学等外企主导,乐普产品的上市将打破这一格局。
心脏介入领域同样潜力可观。CCM 技术全球仅有 Impulse Dynamics 的 Optimizer 系列产品获批,其在全球已治疗超 9000 名患者,而我国尚未有同类国产设备上市。乐普医疗的 CCM 产品若顺利获批,将成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心脏收缩力调节器,直接对接数百万药物难治性心衰患者的临床需求。

战略纵深:以高壁垒创新对抗集采冲击

此次产品密集突破,是乐普医疗应对集采政策的主动布局。在冠脉支架等成熟产品集采后价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,公司明确转向“高壁垒、好格局”的植介入器械研发方向。这一策略已在其他领域得到验证:其自主研发的冲击波球囊导管作为全球第三款冠脉碎石产品,凭借深层钙化治疗优势快速实现进口替代;生物可吸收支架 NeoVas 更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成为国产创新标杆。
行业分析指出,集采政策正推动医疗器械行业从“价格竞争”转向“价值竞争”。归创通桥等企业通过集采实现销量倍增的案例显示,具备技术优势的国产产品可借助政策快速渗透市场。乐普医疗高管在说明会上强调,神经调控业务将与心血管介入、体外诊断等板块形成协同,通过“基层市场渗透 + 高端产品突破”的双线策略,构建集采免疫的增长体系。
正文完
 0
评论(没有评论)